目錄:
☀雨水介紹:
雨水,在每年國曆二月十九日左右,進入「雨水」這個節氣後,降雨的機率明顯增高。
立春之後,因為冰雪融化,空中的水氣增加,也就容易下雨了。
「雨水」的到來,正好符合農夫們春耕播種的需求,所以古人才將這個節氣取名為「雨水」。
到了「雨水」時節,「春雨綿綿」的特徵比較明顯的是在北部地區,而中南部地區仍多為晴天,所以在中南部較難感覺出這個節氣在氣候上的變化。
不過,在此提醒各位,由於此時容易下雨,出門別忘了帶把傘,以免因為淋雨而著涼喔!
☀雨水習俗:放蜂炮、炸寒單、放天燈
雨水前後的重要節日是元宵節,在台灣有許多元宵節習俗,像是吃湯圓、放鞭炮,這些習俗傳至各地與當地文化融合,便有了「放蜂炮」、「炸寒單」、「放煙火」、「放天燈」等祈福的習俗。
☀雨水時節:飲食建議-百合、荸薺、桂圓
雨水節氣,因為氣候多雨多濕,易傷脾胃。因此,雨水養生,當以調養脾胃為主。
雨後感受外濕,邪未深入,可從表而解。例如,喝杯溫熱的紅糖薑棗茶,泡個熱水腳,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濕。
建議日常飲食宜吃百合、荸薺或桂圓等口感微甜的甘潤食物。
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是為了「取迎新之義」,同時也是為了發散五臟之氣、強身防疫。按照現代科學觀點,春節之際,寒盡春來,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,用五辛來疏通髒氣、發汗,對於預防時疫與流感,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。
☀雨水禁忌:
1. 不宜吃重口味食物:
雨水到來代表不再嚴寒,因此不宜吃太辛辣的食材與食物,過補的食物也要開始減量。
2. 防寒保暖要做好:
雨水後溫度漸漸回暖,但太早將厚衣服減少容易著涼感冒,尤其日夜溫差仍然很大,還是要保暖。
3. 不宜洗太多冷水:
雨水節氣仍會有忽冷忽熱的狀況,因此老人、孩童用冷水洗手或洗澡,容易傷害到筋骨,影響筋脈血液循環。
☀雨水養生推薦:
含有秋水仙鹼(Colchicine)等多種生物鹼,鈣、磷、鐵、維他命B1、B2、維他命C及胡蘿蔔素等營養素。
營養價值比較高,內含菊甙、氨基酸、黃酮類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,可以舒緩疲勞雙眼、促進新陳代謝。
平補的藥膳, 老人小孩都能安心食用, 是街頭巷尾常見的庶民小吃。
⚠️此文章為教育使用,僅提供讀者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