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:
☀立春介紹:
立春,在每年國曆二月四日左右,亦稱「打春」、「咬春」,又叫「報春」。
古籍《左傳》裡提到「立春為啟,立冬為開」,以「啟」字代表著一年的開始。
立春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,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。「陽和起蟄,品物皆春」,從這一天一直到立夏這段期間,稱為春季。
「立春天氣晴,百物好收成」,春天是農夫們開始耕作的時候,立春日的天氣好壞也能用來預測全年的農作收成狀況。如果立春當天是晴天,這一年五穀就會豐收;相反的,如果這一天下雨,作物就會歉收了。
☀立春習俗:打春、咬春、躲春
打春,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,放在衙門前,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,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。
打牛是漢族民間風俗,在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豐年或是敲打小鑼、竹板等,唱著歌詞,挨戶索取錢財的習俗,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。
咬春,是於立春當天,吃春餅、春盤,用餅皮包裹生菜,做成春餅或春捲,與大家分食;或嚼蘿蔔等。在立春這一天,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,既為防病,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;漢族民間講究要買個蘿蔔來吃,因為蘿蔔味辣,取古人「咬得草根斷,則百事可做」之意。
躲春,就是躲開立春的這一天,是中國的一種民間習俗。傳統習俗,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、必須要和和睦睦、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。 在民間,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,而延伸出各種的躲春方法與習俗。
☀立春時節:飲食建議-吃春盤、春餅、春捲
春盤,實際上是由魏晉時期的五辛盤所演變而來。所謂五辛即五種辛味蔬菜。
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是為了「取迎新之義」,同時也是為了發散五臟之氣、強身防疫。按照現代科學觀點,春節之際,寒盡春來,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,用五辛來疏通髒氣、發汗,對於預防時疫與流感,無疑具有一定的作用。
到現今吃春盤,已發生了更大的改變,現主要以青韭、豆芽、香芹等時令菜為主,外加肉絲、豆腐絲等,炒成一盤,也可酌加海參、香菇、雞絲等,因人而異,隨意搭配!
春餅,是用麵粉烙製或蒸製而成的一種薄餅,食用時,常常和用豆芽、菠菜、韭黃、粉線等,包裹起來一起食用。
傳說,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,將使農苗興旺、六畜茁壯,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包了芹菜、韭菜的春餅,會使人們更加勤(芹)勞,生命更加長久(韭)。
春捲,是以薄麵皮包餡、用油炸製而成。其具體製作方法為:麵粉和成漿狀,放些許在平鍋底,用文火燒,時時旋轉平鍋,製成薄如蟬翼的春捲皮,然後包餡,捲成約二寸長的長筒狀,兩頭以麵糊黏住,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、色香味俱佳。餡料則分南北兩派,北方多用韭菜、豆芽、肉絲等,而江南則多用白菜、肉絲、蝦絲、海米、芹菜、豆沙、水果等。
☀立春禁忌:
1. 少吃酸、多吃甘:
春天是陽氣初生的季節,身體也要順應陽氣的升發去調養。飲食首要的就是少吃「酸」,中醫認為酸味入肝且具收斂性,將不利於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代謝。春天應適當吃一些辛香的食物,如:香菜、蔥、蒜、韭菜等;而甘味入脾,適當的進食對於脾胃會有所助益,如:大棗、香蕉、芋頭、綠豆、蜂蜜、糯米等。
2. 早睡早起:
日常起居方面,要順應日照量變化──春季最好能「早睡早起」,中醫有「晚上 11 點前睡,才能排毒養肝」的經絡理論,維持一定的睡眠周期,固定上床睡覺,也有助於解決失眠的困擾;初春乍暖還寒,仍要注意保暖,以免感冒找上門。
☀立春養生推薦:
春季是肝氣最為旺盛的時候,功能是梳理全身氣血津液以確保身體運行暢達「肝主疏洩」若肝氣的循環出了問題,就可能造成情緒不穩、口乾舌燥、頭痛、視力模糊或眼睛乾澀等症狀。
營養價值比較高,內含菊甙、氨基酸、黃酮類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,可以舒緩疲勞雙眼、促進新陳代謝。。
有「後山紅寶石」之稱,常被拿來泡花茶、做成果醬及蜜餞。
⚠️此文章為教育使用,僅提供讀者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