☀冬至介紹:
冬至,在每年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,又稱「冬節」、「賀冬」、「冬至節」、「亞歲」。
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,在冬至時刻太陽直射南回歸線。冬至日亦是北半球(北回歸線以北)一年之中白晝最短,日影最長之一日,北極圈呈永夜狀態,南極圈呈極晝狀態。
☀冬至習俗:吃湯圓、吃水餃、吃餛飩
民間習俗在冬至日需吃湯圓,且一定要吃雙數,象徵圓滿、豐碩,並增添一年歲月。所以農諺:「冬至圓吃落去就加一歲」,演變至今,吃湯圓就成了大家過冬至的習俗,象徵團圓。
起源自古代中國北方的冬至習俗,在東漢末年的某一年冬至,許多人都因氣候寒冷而生病,名醫張仲景就在餃子裡包一些驅寒的食物給人們吃,因此有了這樣的習俗。
此外,由於水餃的形狀很像元寶,在冬至這天吃也有財源廣進的涵義在。
同樣是古代中國北方流傳下來的冬至習俗,吃餛飩象徵長智慧,代表了「混沌初開」,讓壞運遠離,迎接好運到來。
☀冬至時節:飲食建議-吃羊肉、牛肉、魚肉
冬至是24節氣中重要的節氣,素來有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,這時,人們都希望在新年能討個好彩頭。
因此,在杭州地區,冬至這天有吃魚和年糕的習俗,寓意年年有餘,步步高昇。
俗話說:「冬至到,羊肉俏」,在四川地區,有冬至吃米粉蒸羊肉的習俗,象徵著蒸蒸日上。
羊肉醇香誘人、油而不膩、鮮而不羶,關鍵還可以抵禦寒冷,是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。
俗話說:「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」,冬至前後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。
在北方地區,白蘿蔔是必不可少的進補美食,小人參白蘿蔔的絕佳搭檔是滋養脾胃的牛肉,兩種食材一個性溫一個性寒,兩者一起煮,正好寒熱中和!
☀冬至禁忌:
1. 少吃肥膩、過鹹和過甜的食物:
冬天氣候寒冷,因此宜吃溫熱的食物抵抗寒冷。吃飯宜少量多餐。進食應把握「三多三少」原則,即「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纖維素多」,「糖類、脂肪、鹽少」。
2. 不宜吃太多湯圓:
湯圓是糯米粉做成的吃多容易脹氣,如果喜歡吃甜湯圓的朋友可以搭配薑汁,薑可以暖胃舒緩脹氣,而喜歡吃鹹湯圓的朋友建議可以搭配胡椒、蘿蔔,胡椒能暖胃、助消化、解油膩,而蘿蔔有通氣的作用,可改善便秘、脹氣的情形。
☀冬至養生推薦:
熱紅酒的功效除了保暖外,適量飲用可以促進身體循環,香料的香氣也有助於放鬆身心,達到幫助入睡的效果。
美味的藥膳,是冬天最暖胃又暖手腳的熱門藥膳之一。
含有九種人體不能自製的胺基酸、蛋白質、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、C、鈣、鉀等營養成分。
⚠️此文章為教育使用,僅提供讀者參考。